日前,成都市召开2012年教育工作会,会议提出,扭住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突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两大主题,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化、全面现代化和充分国际化。
未来3年,成都市、县两级财政将投入近40亿元,实施多项举措,实现基础设施高位均衡。今年起,成都市将统一全市城乡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并提高到小学700元/生·年、初中900元/生·年。新标准的实行,标志着成都市率先在中西部实现了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最低限额标准,城乡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运行保障水平将得到大幅提升。
从今年起,成都市还将按照国家城市师生比标准对全市城乡中小学教师进行核定,每三年集中调整一次,每年一次微调,建立市、区(市)县、学校三级教籍管理系统,对全市在编教师实行实名制管理。同时加大力度提升教师素质。到2015年,全市公办小学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将从现在的85.9%提升至95%,公办初中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从现在的79.1%提升至90%。
2012年,成都市将继续坚持中小学就近入学的原则,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办法,进一步缓解“择校热”。结合天府新区和市区北城改造,成都市将科学调整优质学校的布局规划,加大热点地区,特别是新建小区配套学校的建设力度。
成都市各区(市)县将按照指导合作型、对口帮扶型、委托管理型等发展模式,打造一批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新优质学校”,逐渐消除优质教育分布盲区。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表示,到2015年,成都将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进一步促进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布,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占总数的比例超过80%,每个街道(社区)至少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成都市各区(市)县将建立一一对应的互动合作关系,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抓手,促进一圈层教育“头雁高飞”,二圈层教育“中雁竞飞”,三圈层教育“尾雁快飞”的城乡教育“三圈一体”发展。